2024年大姚县第二中学招生简章

2020年大姚县第二中学招生简章   大姚县第二中学简介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沐浴着课程改革的春风,大姚县第二中学如同一颗散发着诱人芬芳的蓓蕾,在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石羊镇石羊村民委员会徐徐绽放。本校师资队伍强大,学课建设合理,学校文化浓厚,学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办学实践,打造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的理念.热忱欢迎社会各界光临指导,同大姚县第二中学一起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才而努力。  

大姚县第二中学招生计划  

(一)楚雄市城区户籍的适龄少年按户籍和实际居住地相结合,免试就近或相对就近划片的原则入学。  

(二)非楚雄市城区户籍的适龄少年,按国家有关政策办理入学。  

大姚县第二中学办学简史  

大姚二中的前身叫盐丰中学,于1942年9月创立,经历了解放前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解放前的盐丰中学经历了从孕育到诞生(1939——1942)、初期的繁盛和进步1942.9——1945.11)、后期的艰苦和挣扎(1946——1949)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大姚二中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后的十七年(1950——1966)、文革时期(1966.6——1976)、改革开放以后(1977至今)。在此,按六个阶段的顺序对大姚二中的历史简述如下。  

盐丰中学的诞生是艰难的。这不仅由于她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办的学校,必然受到当时政治和经济的诸种因素的制约;而且在她从孕育到创立的时期,正处于国难当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因此,可以这样说,盐丰中学的创立,是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明士绅,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克服重重困难,进行艰苦努力的结果。她倾注着先辈人士对梓里青年的关怀和希望,闪现出他们的远见卓识和无私奉献的光辉。  

盐丰地区工商业的发展,促进着文化教育的发展。早在1928年,云南省参议员张之霖(字泽生,石羊人)就吁请盐政局设立“盐丰旅外游学奖学金”,给予留省升学初中以上者,每人补助滇币贰佰元,使经济困难户的子弟得以外出就学。三十年代,盐丰又与姚安、大姚合办过“三县联立中学”。1941年,再与大姚合办过“两姚联立简易师范”。但这些努力仍不能很好地解决盐丰向学子弟的就学问题。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旅外游学颇感困难,与外县合办的学校也因种种关系难于协调而先后被迫解散。这样,以张泽生先生为代表的一些热心教育的人士就积极谋划创建一所中学。据当时的《盐丰县政府呈稿》称:“地方官绅深感我县高小毕业生日渐增多,限于经济环境,多数无力到外地升学,成立初级中学,实感迫切需要。”  

1939年秋,张老由昆返乡度晚年,地方官绅公推他出面筹措经费。张老不负众望,经过三年的辗转努力,多方交涉,索回了原与外县办学的租谷,吁请盐丰县政府筹拨1941年度办学基金90万元,1942年度建校基金20万元,并在原蓝草捐(一种地方税)上增加百分之一,作为中学的正常经费来源;再由观音井、旧井、乔井、界井、尾井抽提公租一百多石作为固定资金,加上原设的“旅外游学奖学金”部分,以及向学生收取的学费……这样,办学经费的初筹工作,在1942年夏末终于就绪,这就为学校的创办打下了相应的经济基础。  

有了办学基金,还得有办学师资。在寻找师资、物色人选的时候,恰逢张晓天先生和他的弟弟张一石回到故乡。  

张晓天先生,名景,石羊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高级师范,回盐丰前在龙陵中学主持校政。1941年龙陵沦陷后,两兄弟携眷返回石羊。  

晓天先生素怀教育救国之志,在地方士绅的推崇下,他以“桑梓义务,义不容辞”的爱国爱乡思想,欣然肩负重任,罗筱波先生任总务主任。同时成立董事会,张泽生老先生任董事长。继聘张一石兼教语文,崔懋先教数学,罗筱波兼教英语,甘文枢教历史,杨寅臣教动物、植物,张济川教地理,王绍一任校医兼教卫生。至此,按当时国民政府的规定在中学应当开设的所有学科的教师,都已齐备。  

大姚县第二中学教学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