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高铁学校:影响中高职贯通招生模式公平
上一篇我们讲了中高职贯通招生的内涵,这一篇兰州高铁学校的老师为大家分析影响中高职贯通招生模式公平性的因素。 五年制职业教育与三年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都是一致的。但由于五年制招生都是3年中职,2年高职,使得招收的学生的起点和途径与三年制高职招生完全不同,从而掩盖了中高职贯通招生对三年制高职等其他招生模式的影响而产生的不公平事实。
(一)中高职贯通招生生源范围的“定向性”,容易导致省属高职院校招生计划地方化
与高考统招、对口单招、高职提前招生、技能免试等高职招生模式是由省教育考试部门统筹管理并且面向全省招生不同,中职学校招生的计划实现县(市、区)定额制,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由学校所属市或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办理录取手续,其生源渠道是相对封闭的。
也就是说中高职贯通招生通过中职招生,使得同一班级的五年制生源也主要来自于同一个县(市、区),而来自于同一个县(市、区)的这批学生,三年后将集中转入与之挂钩的高职院校学习,取得高职毕业文凭。中高职贯通招生成为了事实上的“定向性”招生,而这种“定向性”容易导致省属高职院校招生计划的地方化,与省属高职院校服务全省的办学功能相违背。
一方面,高职院校招生计划是刚性的,某一种招生模式规模的扩大,意味着其它招生模式计划的减少。中高职贯通招生规模的扩大,将严重挤占其它面向全省招生模式的计划,从某种程度上会把本该属于全省考生的机会让渡给了某个县(市、区)的学生。另一方面,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属于稀缺资源,尤其是一些省属的优质高职院校,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县通过高考或对口单招考上这些优质高职院校的人数非常有限,而通过中高职贯通招生方式,就可以使整个班级的学生比较轻松地进入优质高职院校。
正因如此,中高职贯通招生模式也就成为了一些中职学校争夺学生进入优质高职院校的捷径,而这种争夺的结果,进一步加重了省属高职院校招生的地方化现象,使本应该属于全省所有地区的生源,局限到了某几个地区,对其他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二)中高职贯通招生结对方式的“市场性”,加大了优质高职教育资源的区域差异化
现行中高职贯通招生结对挂钩采用的是市场调节方式。虽然对举办五年制职业教育的中职学校作了“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的准入资格规定(要求强强联合)和一所中职学校最多只能挂钩班级数额的限额规定。但高职院校没有挂钩数量上的比例限制,对中职学校可以与哪些高职院校挂钩也没有硬性标准。
因此,无论是结对挂钩的数量还是质量均易受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所处的地域及其他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高职院校间的差别。如有的高职院校中高职贯通招生计划不足年招生量的10%,有的却超过30%,甚至有的民办高职院校超过年招生量的60%,这个差别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问题。另一方面是中职学校间的差别。有的中职学校凭借区域优势,不仅在数量上能用足政策,而且在挂钩的质量上能做到最优(与之挂钩的往往是所处地理位置优、办学质量高的热门优质高职院校);而缺乏区域优势的偏远中职学校不仅与之结对挂钩的高职院校少,与之挂钩的往往还是一些不太热门的高职院校,或者是收费较高的民办高职院校。
为此,我们选择了两所年度招生规模相当的K学和P校进行了比较。K校和P校都是中职学校。K校位于省府市区,P校位于偏远山区。从表1中可以看出,K校和P校虽然2020年度招生计划相差不大,但K校中高职贯通招生名额接近年度招生数的40%,而P校中高职贯通招生名额却不到年度招生数的12%,这是数量上的差异。
从质量上来说,也同样存在差距。与P校合作的2所高职院校在地理位置上均处在县级市,其中1所是民办高职院校,与民办高职院校挂钩的比例占50%;而与K校合作的4所高职院校不仅全部位于省府市区,而且有2所还是历年招生录取分数排在全省前五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虽然也有1所民办高职院校,但从比例上看却只占25%。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区域差异十分明显。
总之,中高职贯通招生模式的市场化结对挂钩方式,往往对那些位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城市中职学校有利,而对一些偏远山区的中职学校不利。中高职贯通招生模式在扩大了招生地方化的同时,也扩大了招生区域差异化,客观上导致了明显的入学机会地域不均现象。
(三)中高职贯通招生专业安排的“泛化性”,导致了人才培养规格混乱化
#p#分页标题#e#按理说,招生模式是服务于人才培养的,采用何种招生模式取决于生源特点和培养要求。从政策设计初衷来讲,中高职贯通招生模式是为“需早介入、技术技能积累周期较长”的专业人才培养而设计的,具有明确的专业指向性。如艺术、体育、护理、学前教育以及技术含量高、培养周期长的专业适宜采用中高职贯通招生。
但在当前职业教育仍然缺乏吸引力、普遍存在招生难的背景下,中高职贯通招生模式更多地被当作了吸引考生的手段,在招生专业安排上背离了政策设计初衷,存在着严重的泛化现象。
以Z省为例,2015年全省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大类为19个,而“3+2”模式招生涉及了其中的14个专业大类103种专业263个专业点,“五年一贯制”模式招生涉及了其中的16个专业大类93种专业170个专业点。几乎涵盖了会计、文秘、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数控技术、酒店管理等职业教育的大部分专业。
由于中高职贯通招生模式专业安排的严重泛化,导致了同一专业不同招生模式并存、同一专业不同学制并存,出现了同一个学校的同一专业既有“五年一贯制”模式,又有“3+2”模式,还有其他模式招收的学生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使同一专业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学制不公,也导致了人才培养规格的混乱。
首先是学生入学机会的不公。无论是“五年一贯制”模式还是“3+2”模式,尽管在中职段转高职段过程中也进行考核和选拔,有一定的淘汰,但总的淘汰比例不高。选择了“五年一贯制”模式或者“3+2”模式的学生,只要学习不是太不努力,不犯大的错误,就能轻松地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而那些没有参加“五年一贯制”模式或者“3+2”模式的学生,尽管基础比较好,学习也非常努力,可是能够进入优质高职院校学习的机会却要少得多。
其次,是学生发展的不公平。五年制从初中起点到高职专科毕业只需要5年时间,高职段学制为2年;而目前高中(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起点到高职专科毕业的学制一般为3年,如果按初中起点算,总共需6年时间。按理说,相同的专业应该有相同的培养目标(这也是结果公平的基本要求),这里假设同一专业通过有效衔接机制,五年制能达到和高中起点3年制基本相同的培养目标,那么对于这样的专业如果招收高中起点3年制的学生就相当于白白浪费了他们一年的时间。
事实上,从培养质量的总体情况来看,五年制普遍不如高中起点三年制。从表面看,高职段2年制和3年制相差1年,但在高职教育普遍推行“2+1”培养模式下,一方面要花半年以上时间完成国家对高校统一规定的一些通识课程(如思政、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军事理论等)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安排将近一年的专业实习,因此,真正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课堂教学时间来算,二者几乎是半年和一年半的区别。
另外,单从适合“需要技术积累时间较长”的这一要求来看,五年制的专业本身在培养难度上会比一般的专业更大一些,相应的培养时间应更长一些,而中高职贯通的学习时间反而更短,是否会对学习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自不待言。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华山教育集团·轨道交通运输学校)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学校开设有电力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铁道运输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客车车辆检修专业、内燃机车运用与检修专业、国际邮轮等专业。
学校代码:329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p>
华山教育集团·轨道交通运输学校/p>
校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文化宫华林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