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体育运动学校-柔道专业招生如何

柔道项目:
学习形式:全日制
学习时间:三年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能从事柔道专项运动训练、有一定体育专项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中专学历,能胜任运动训练的教练员、专业运动员。主要学习竞技体育基本理论和基本能力。
开设的主要课程:教育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选材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竞技运动史、运动损伤与防治、计算机应用、法学基础等。

柔道简历
四川省柔道队成立于1989年,为国家培养了唐琳、沈君、蒋健、魏英、  梅雪兰、王茂平、谭朝芳、胡斌、董善军、叶格木、杨天康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其中唐琳获得悉尼奥运会冠军。

沈君获全国第八、第九届全运会冠军、亚运会第二、悉尼奥运会第五。

四川省体育运动学校柔道队于1994年组建,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刘金燕、王艺稀、摸琴琴、丰园、贾一涛、波德奇、马段、拥姆初、刘亮、冯品东、何钰立、马军、杨红、陈琳等几十名优秀运动员。
柔道队本着学训并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争取以后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合格人才。


柔道的历史

  柔道是中国拳术的发展,源出少林之门。
在日本东京,古武道研究会曾立一碑,上书:“拳法之传流,自明人陈元赟而起。”陈元赟是中国的一位武林高手,是他将中国的传统武术传到扶桑(今日本),成为现代风行世界的柔道之先河。
陈元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78年),祖籍杭州,因崇尚武艺,少年时代即在嵩山少林寺习武。经名僧指点,武术渐进,成为一名武林高手。
天启元年,东游扶桑,先后在名古屋、扛户等地传授正宗华夏拳术,并广收徒弟。那时,陈元赟的徒弟中有三浦、福野两君深得少林武术之真谛,自立门户后,遂称为“日本中古柔术之祖”,将中华武术发展成日本的柔术。
1951年,日、英、法诸国发起创立国际柔道联盟,第一届世界柔道锦标赛于1956年在东京举行。1973年柔道项目正式列入我国竞赛项目。
柔道(Jūdō,じゅうどう)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柔道运动是嘉纳治五郎在19世纪80年代创立的,并且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当时日本作为奥运会主办国可以增设一项比赛项目,于是日本选择了柔道。东京奥运会只设4个级别的比赛,日本选手夺得了其中的三枚金牌。
但是在无差别级比赛中,身高1米98的荷兰选手安东?格辛克,在日本武道馆15000名观众面前,击败了连续三届的日本冠军神永昭夫(Kaminaga Akio),并且在复活赛中再度将其击败,从而打破了日本柔道高手能够战胜任何对手的论调。
柔道比赛要求选手对对手的四肢、脖子作出“锁臂”、“扼颈”等动作,将对手扔倒或压制在地,直到对手认输或清楚地将对手扔倒在地,方可取得胜利。
柔道是一种需要身体素质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