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大西安建设”高端学术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

12月30日,“‘一带一路’与大西安建设”高端学术论坛在我校长安校区顺利举行。我校副校长游旭群、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晓峰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教授,西安市发改委主任陈长春,中共西安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刘发奎,西安市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徐楠,西安市社科院院长王作权、副院长张永强参加了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院长袁祖社教授主持,主旨报告分别由西安市社科院副院长高东新、我校社科处处长马瑞映主持。

来自我校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社科院、横渠书院、陕西华山国际工程集团等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大学的使命”“文化西安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创新”“‘一带一路’的教育科技合作”“西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带一路’与大西安建设的行动策略”“‘一带一路’与大西安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文化大西安”“大西安建设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意义”等议题,以多学科交叉、跨界互动的视角,凝练大西安精神、共话大西安愿景、畅想新丝路前景,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大西安建设汇集新思想,碰撞新思路,贡献新方案。

西安是华夏精神的故乡。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原始起点,西安是华夏文明对外辐射的中心,也是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首先发生交流融合之地,代表着古代世界文化交融的顶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认为,从文化视角来看,西安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储量最丰富,文化底蕴最厚重的地区,有着巨大的文化优势。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世界新秩序的建立已经成为必然,“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是战略性资源储备。如何建设现代化的大西安,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树立超前意识,在西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将西安优秀的文化资本转化为战略性文化资源,适应国家历史使命、时代责任的转换。

“一带一路”建设要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如何发挥高等教育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的基础性、支撑性和引领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教授提出,西安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最重要的节点城市,同时也是国内最大的高校集聚地之一,必须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文教育合作,谋划建设“一带一路”相关智库。西安市社科院院长王作权认为,“一带一路”建设连接历史与未来,我们应该发挥西安教育、科技优势,推进丝路国家教育、科技合作,以更好地沟通中国和世界。我校社科处处长马瑞映以陕西师范大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成果为例,强调大学应在科学研究、对外交流和智库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陕西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建设与中亚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琪、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院长王欣、陕西华山国际工程集团总经理叶林滨、横渠书院院长王政军分别从丝路精神、文明互鉴、人文交流与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给出了解答。

大西安建设,何为为“大”?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进大西安建设?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院长袁祖社教授提出,“大西安”的“大”不应仅仅停留在地理和空间意义上的格局之“大”。“大西安”建设之“大”,应在城市规模、空间扩张、经济增长、综合实力增强的同时,重内涵、重品质、重合理空间布局、重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全面彰显,重“风范之大,气度之大,胸襟之大”。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戴晖、常永华、戴均、郑家昊、高学强、司武林等与会代表纷纷从大西安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创新中心城市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大西安建设的学理支持和建设思路。

本次“‘一带一路’与大西安建设”高端学术论坛由我校和西安市社科院联合主办,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西安市社会科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战略合作研究基地共同承办。本次论坛是在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全省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的大背景下开的,是贯彻落实陕西省委“五新”战略,加快大西安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大西安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创新高校与政府智囊机构战略合作模式的成功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