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岸区有哪些中等职业学校'
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始建于1965年,1982年开办职业教育,2000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我校是中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学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职教先进集体、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战略发展研究试验学校,是国家级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全国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训中心、重庆市重点规划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研实验基地、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重庆市残疾人培训基地、南滨路餐饮标准化服务培训基地,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和国家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荣获了重庆市职业学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和重庆市政府首届中小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校位于南岸茶园新区,校园面积1298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10人,学历教育在校学生6500余人,每年进行各类社会人员培训达3000余人,学校下设信息部、机电部、旅游管理部、艺术设计部四大专业部,开设有计算机应用、广播影视制作、电子商务、会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动漫游戏;电子与信息技术、汽车制造与检修、数控技术、通信运营服务、物联网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航空旅游、学前教育、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美术绘画、工艺美术、服装设计19个专业, 专业实训设备总值达2519.2万元。
学校教学质量成效显著,师生参加国际大赛夺得国际特等奖、金奖、银奖108个,荣获国家级、省市级奖3223个。各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合格学生就业率达到100%。连续13年高考升学人数名列全市同类学校第一,升学总数4876人。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遵循“正人 达业 行天下”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方向,形成“巩固规模、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构建工学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明确了培养行业青睐人才的质量目标,全力打造中国西部信息技术人才教育高地,为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龙职中正以崭新的姿态不断迈进,为建设成为职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现代职教名校而努力奋斗!
重庆市机电工程技工学校是一所具有颁发文凭资格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目前学校有a、b两个校区,集团化办学,订单式培养,a校区位于南岸区四公里、b校区位于渝北回兴镇。两个校区均位于重庆主城区,交通方便,信息快捷、人气旺盛、学习氛围浓厚。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学技术立业的圣地。在籍学生4000多名,教学、管理团队160多人,其中本专科文凭教师90%以上、双师型教师40%以上。
学校共开设有护理、药学、轨道、电梯、机器人、足球、汽车组装与维修、影视动漫、幼教等14个热门专业,所有学生均签订就业安置合同,保证安置工作(毕业学生非本人原因,在第一个月不能成功安置就业的除支付500元/月生活费外,退还所交的学费),所有学生均可免费学习汽车驾驶。
学校瞄准世界500强已有352家落户重庆,投资数千亿美元巨资,面向全球,打造世界高地,发展尖端产业,已成为“超过国际标准数字重庆”,急需生产、管理、服务人才这个巨大的市场,我们办学的目标就是为这些企业培养一专多能的中、高级复合型人才。
学校实习雄厚,投资数千万,建有学生学习、生活、运动、实验、实训等各类设备,教学楼,住宿楼,校办工长,以及校外周边22个“厂校合作实训基地”等,教育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学校坚持的办学理念是:转型创新双轨制,质量第一育高才,技能品德高素质,就业满意高工薪;不求最大,只求最强,人民满意的办学宗旨。实行高技能、高品德、高学历、就业满意一体化模式,培养现代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保证毕业生就业率100%;对就业不满意的,在跟踪服务五年内免费安置工作;保证了就业后稳定率100%,达到了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岗位、工薪福利“三稳定”,实现了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主管部门“三满意”。
重庆航运旅游学校始建于1984年,学校代码:633,是经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教委审批有招生指标的全日制公办中职学校。
#p#分页标题#e#学校在重庆市南岸区民生新村100号,位于风景秀丽的南山脚下,与全市闻名的旅游景点“一棵树”观景台和道教圣地“老君洞”比邻。 占地27亩,固定资产总值4.5亿元,专业设备总值5287万元,教职工101人。校园环境优美,绿树环抱、鸟语花香,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教学和生活设 施齐备,建有教学大楼、综合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水工实验室、电工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图书室、电视录像室、形体训练房等。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都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近三十年的办学历程,一直致力于长江航运事业发展,学校与各大型水运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安置渠道十分畅通,大部分毕业生通过自己努力走上了高级船员岗位,是长江高级船舶技术干部培养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