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创新高校思政工作 医德仁心点亮梦想

摘要:对于培养人才的高校来讲,思想政治工作更是亟待创新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在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人文内容相结合,贯穿融入师生教育、学习、生

对于培养人才的高校来讲,思想政治工作更是亟待创新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在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人文内容相结合,贯穿融入师生教育、学习、生活全过程,着力淬炼师生的医德、仁心,为培养三峡库区医护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激发出更大内驱力。
为大学生成长塑魂振气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三峡医专逐步构建起“251”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相结合,从思想、文化、身心、职业、发展方面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251”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学校思政工作搭建起了骨架,但同时这个体系也“有血有肉”,拉开了为大学生成长塑魂振气的新局面。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251”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旨在通过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如今“青马工程”覆盖全体青年,既有每周每月的主题活动与教育,也有网络思政的互动频段等,从线上线下构建起青年思政工作矩阵,把思政教育内容“本地化、亲切化、互动化”。
最明显的变化来自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转变。
有学生在学校党委书记周建军的《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着力“两个一百年”,勇担中国梦的历史责任》主题党课上留言:“老师,您讲得真好。本以为党的理论听不懂,但却全程被吸引,谢谢您的教诲。”
“青马工程”还持续在线上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学‘习’活动”等主旋律活动,党的十九大精神成为学子们的热议话题。
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是“251”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实践育人措施。学校将“学则恒心,医则仁心”的校训、“立足三峡、辐射西部、统筹城乡、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融入学生实践育人环节中,用“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理念影响广大医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该校将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志愿服务与医学生实习实训结合起来,每学期要求医学专业学生深入乡村开展“在乡”见习实习调研,激发学生扎根基层的内生动力。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就以“三下乡:常在乡,常惠乡”为题,报道了三峡医专2017级中医4班学生余丝雨作为“村医定向培养生”,利用寒假返回陕西汉中市镇巴县大深沟村里的卫生室实习,回馈家乡,服务百姓的“常在乡、常惠乡”的典型案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引起积极反响。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创新高校思政工作 医德仁心点亮梦想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但同时也需要有内涵、有特色、有效度、有吸引力的载体。
从2015年开始,学校面向全校师生拉开了“争做向学向善师生”活动序幕,以“三下乡”、社会实践、“回家、知家、爱家”家庭课程、最美微笑天使、“立向学之志、怀向善之心”征文比赛等形式为载体引导师生共同参与。
以“一书、三馆、三节”为载体,培育富有医学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文环境,实施以文化人教育,致力于培养医文相融、德技兼备的医务工作者。
通过国医节、中药文化节、护士节等学校文化特色品牌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南丁格尔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文化的熏陶,培养人文情怀,提高人文素养。
通过“争做向学向善师生”活动,热爱家乡、服务社会、振兴乡村、发展医疗的情怀澎湃在三峡医专师生心中,使得一大批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全国优秀助老助残志愿者”邹乔、“全国大学生自强自立先进个人”朱晨宇、“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科技扶贫能手”付绍智、“爱残助残好老师”张光宇、“用心守护乡里”的90后村医张琼仙,在新疆、西藏等艰苦地区服务的20多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2020年重庆市选派大学生到乡镇基层工作人员中,三峡医专就有43名毕业生被基层医疗岗位录取,录取人数居全市高校首位,占全市“三支一扶”医疗卫生岗位招募总数的40.18%,连续3年位居重庆市医药卫生类高校首位。学校毕业生植根农村基层,被当地农民誉为离得最近的“健康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