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图书馆历史沿革及馆舍与设施介绍

重庆大学图书馆创办于1930年10月,1932年正式成立重庆大学图书委员会,1933年从菜园坝杨家花园迁到沙坪坝校区,到1935年馆藏已达32914册,并制订《重庆大学图书馆规程》等章则。1948年开始建设新图书馆,并于1951年迁入新馆(现A区行政楼位置)。1952年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现B区建筑图书馆)成立。1957年图书馆被确定为四川省的四个中心图书馆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图书馆受到严重影响,停止服务,一些文献散失。

 重庆大学图书馆历史沿革及馆舍与设施介绍

1978年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现C区历史文献中心)成立,同年重庆大学新图书馆(现理工图书馆东楼)和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新图书馆投入正式使用。1979年教育部在全国成立9个外国教材中心,重庆大学图书馆成为机械学科外国教材中心。 1987年图书馆设立国际联机检索终端,1989年成为经科委批准设立科技查新站的全国首批高校图书馆。1992年 4月成立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 1993年自主研发了“图腾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并开始引进EI等数据库光盘。1995年图书馆逸夫楼投入使用。1999年启动重庆大学“211工程”文献保障体系建设项目,并成为教育部全国高校文献保障体系(CALIS)项目建设成员馆。

 重庆大学图书馆历史沿革及馆舍与设施介绍

2000年5月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后,形成新的重庆大学图书馆。 2001年4月正式启动数字图书馆建设,数字文献资源逐年增加。2002年10月创办民主湖论坛。2003年成为首批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同年与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联合成功申报情报学硕士点,同年成为CALIS省级中心。2007年10月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图书馆管理系统ADlib2上线。2010年 6月虎溪图书馆正式开馆。2012年4月设立人文社科图书馆。2014年11月文艺复古风格的理工图书馆东楼顺利完成装修,11月3日正式面向读者开放。2015年6月1日,理工图书馆逸夫楼开始装修。2015年9月8日,图书馆成立特藏部。2015年11月16日,装修后的理工图书馆逸夫楼正式面向读者开放。2015年11月,因法学院不再提供场地,法学分馆撤销。2015年11月20日,理学分馆正式开馆。2020年9月21日,重庆大学图书馆智慧图书馆门户正式启用。2020年11月8日,重庆大学的第一个舍区图书馆--松园书屋在虎溪校区试运行开馆。

馆舍设施

重庆大学图书馆在四个校区(A 区、B 区、C 区、虎溪校区)均拥有独立馆舍, 并在理学楼设有理学分馆、虎溪校区设有舍区图书馆——松园书屋,共计面积 64410 平方米,提供 5426 个阅览座位。图书馆均具有完善的网络设施,并通过万 兆骨干网与校园网相联,全馆实现无线网覆盖。数字图书馆全天候为读者服务,拥有 39 台服务器(包括虚拟机和物理主机),以及 370 TB 的存储空间。

基本概况

重庆大学图书馆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创办于1930年,历史悠久,馆藏丰富,管理与服务并重。图书馆秉承重庆大学“研究学术、造就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提出“文献支撑、文化育人”的办馆宗旨,倡导“资源、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坚持“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工作理念,努力将重庆大学图书馆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图书馆。

重庆大学图书馆有理工图书馆、建筑图书馆、人文社科图书馆、虎溪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理学分馆6个专业分馆和一个舍区图书馆(虎溪校区松园书屋),建筑面积达64410平方米,阅览座位5426个。图书馆馆藏为452.59万册,在建筑、管理、机械、电气、环境、冶金、信息等学科领域具有馆藏特色,人文社科文献资源在专项经费支持下亦日益齐备。2001年起构建了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全天候为读者服务。近年来图书馆文献资源经费超过3000万/年,资源保障能力极强。

图书馆拥有馆员122人,设立有办公室、资源建设部、网络服务部、馆际合作部、理工图书馆、建筑图书馆、虎溪图书馆、特藏部、文化育人中心和学术评价与分析研究中心等10个部门,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文献信息服务。